意大利洞穴专家蒙塔尔进行了一项为期一年的与世隔离的实验,只为说明生活的美好在于与他人的相处。人的社会属性决定了人与人之间总存在这样或那样的联系,孩子们置身于大学校园中,人际关系的范围涉及室友、同学、老师甚至社会上的一些相关人士。良好的人际关系会使人心情愉悦,让学习、生活充满快乐,反之,则会心情抑郁,疲惫、沮丧。怎样才能和他人和谐相处,确实让不少孩纸心存困惑的大问题。
只是为人处世实是一门高深的学问,先哲前辈们各有所见。《论语》里不乏孔老夫子关于为人处世的言论,而被称为“处世三大奇书”之一的《菜根谭》则以语录的方式将处世哲学糅合其中,语言简练却意味深远。更兼有李宗吾写就的《厚黑学》,将“面厚心黑”的处世之道刻画得酣畅淋漓,得到林语堂和柏
杨两位
先生的极高赞誉。
吾非智者,亦非成功人士,实在不敢说自己有什么法宝秘籍之类的,这也是在写了“大学,学什么”两部曲后迟迟不敢动笔的原因。只是在比诸位孩纸多吃了十来年饭后,越来越体会到为人处世中较为关键的问题,那就是如何认识自己。
有人问希腊哲学家泰勒斯,“何事最难为?”,答曰:认识你自己。古人也常说:人贵有自知之明。只是,何谓“自知”呢?先说一则鸽子的故事吧!一只鸽子老是不断地搬家。它觉得,每次新窝住了没多久,就有一种浓烈的怪味,让它喘不上气来,不得已只好一直搬家。它觉得很困扰,就把烦恼跟一只经验丰富的老鸽子诉苦。老鸽子说:“你搬了这么多次家根本没有用啊,因为那种让你困扰的怪味并不是从窝里面发出来的,而是你自己身上的味道啊。”由此可见,认识自己从来就不是件容易的事儿!
造物主赋予人类最平等的事就是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自知便是要知道自己原本就是与众不同的。不仅长相不一样,禀赋不一样,习惯、爱好不一样,家庭环境不一样、成长经历不一样乃至这些所形成的所谓性格也不一样。也许我们会遇到在某些方面和自己比较相似的人,但却不会完全相同,你、我、他就是这世间的唯一。
正因如此,所以当别人提议去逛街、联机游戏或者唱k娱乐时,你可以坦然地拒绝;当别人在寝室看着电视或在电脑上追着美剧韩剧或日剧时,你可以坦然地拿着书去上自习;当别人在课堂上把玩手机,埋头睡觉,对老师提问一概保持缄默时,你依然可以坦然地聚精会神地听课,积极地发表自己的看法。虽然如此,你可能会被带上“异类”的帽子,甚至被别人嘲笑、孤立甚或排斥,但这没什么大不了,因为每个人对别人来说其实不都是“异类”吗,我们原本就不同,所以不需要为了讨好别人而去伪装自己。
也正因为自知,才能更好地理解别人对自己来说也是差异的存在。你喜欢早起,别人喜欢多赖会儿床,只要动作轻柔点即可两全其美;天冷了大家都窝在寝室里,你喜欢听音乐,别人想要静静地看书,只要戴上耳机便互不干扰;过了11点半,你和他(她)的电话粥还没煲完,别人已经上床准备入睡了,只要转移至楼下便各自安好。我们不随波逐流亦不将意志强加他人,对自己千般宠爱又要善待他人。原来,认识自己不是为了强化、扩大你、我、他之间的差异,而是为了求同存异!
叔本华说过,人们之所以交往,是因为要相互取暖,就像刺猬一样在冬天要挤着才能彼此温暖。只是它们身上都有着尖利的刺,如果靠得太近,会彼此扎伤,而离得太远,又感觉不到温暖。我们要做的事就是学会认识自己,知道自己身上的刺和别人的刺在哪里,唯有如此,才不会在想靠近的时候却互相伤害!
文字来源:徐杰玲
文字编辑:裘德才
审核:王银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