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学院师生热切关注全国两会

发布日期:2025-03-06    浏览次数:

全国政协十四届三次会议、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于3月4日和3月5日分别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开幕。为深入学习贯彻两会精神,马克思主义学院积极组织师生集中观看两会开幕式直播,热切关注两会动态,认真学习领会两会精神。

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书记陈和金:过去一年,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全体中华儿女向着中国式现代化伟大征程昂扬奋进,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社会民生持续改善,作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倍感振奋!新的征程上,我们将深入学习贯彻全国两会精神,以两会精神为指引,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党建引领业务,以高质量党建赋能思政课高质量发展,为学校立德树人、学生培养、思政育人,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贡献更大力量。

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张剑锋: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求真务实、催人奋进,充分彰显了为民的初心、发展的信心、前行的决心。认真聆听“两会”这堂生动展现中国式现代化的“公开课”之后,我备受鼓舞,也深感重任在肩。作为高校思政课教师,我将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发挥红色资源育人功能,用好新时代伟大变革成功案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加快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改革创新,努力打造有政治高度、情感温度、理论深度、实践力度的思政“金课”,为建设教育强国贡献“马院”力量。

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刘晓伟:今年两会是在“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召开的重要盛会。过去一年,我国经济发展取得辉煌成就,彰显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力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显著优势。作为思政课教师,我将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及时将两会精神融入课堂,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努力学习专业知识,全方位提升综合素质,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青春力量。

学院青年教师黄雪琴: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民生”依然是高频词汇,两会中“投资于人”提法充分体现了我国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也是最具有决定性的力量,“投资于人”能够最大限度地激发劳动者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提高生产力发展水平,同时也有益于发展新质生产力,助力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作为青年思政课教师,我将以生为本,积极讲好思政课,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新时代青年贡献力量。

2022级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生陈燕玲: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将新时代立德树人工程与思政课一体化改革并举,深刻揭示了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内在逻辑与时代要求。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的研究生,我深切体会到这一战略部署不仅蕴含着对思想政治教育规律的科学把握,更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时代诠释。新时代青年既是改革的见证者,更应成为改革的推动者。当以历史主动精神深耕理论沃土,在比较研究中提炼规律性认识,在实证调研中破解衔接难题,用学术话语讲好思政课改革的“中国方案”。

2023级社会工作研究生钟宇:通过学习两会精神,我深刻感受到国家对民生问题的高度重视。特别是在社会保障和医疗健康方面的政策提案,对提升社区服务能力和完善社会救助体系具有重要意义,体现了政府对社会公平的持续关注。作为一名社会工作研究生,我坚信,党和国家通过不断优化公共政策和社会服务,就能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的需求,推动社会和谐发展。未来,我将继续深入学习两会精神,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为社会发展贡献自己。

2024级社会工作研究生黄悦:观看2025年两会开幕式,我深受鼓舞。政府工作报告聚焦民生,强调就业、教育、医疗、养老等问题的持续改善,这与社会工作专业关注弱势群体、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理念高度契合。作为研究生党员,我将把两会精神融入专业学习与实践。一方面,努力夯实专业知识,提升专业技能,深入研究社会问题,为解决实际难题提供有力的理论支持;另一方面,积极参与社会实践,主动投身基层,为有需要的群众提供切实有效的帮助,以实际行动践行社会工作者“助人自助”的使命,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征程中贡献青春力量。

观看两会开幕式为马克思主义学院师生提供了难得的学习契机,激发了大家的爱国热情。今后,学院将持续开展各类学习活动,深入贯彻落实两会精神,助力学院各项工作迈上新台阶。

图文来源:樊子莹、毛义鑫

一审一校:姚   辉

二审二校:孔柠檬

三审三校:刘晓伟